时隔8个多月,本周中央政府再次打出了政策“组合拳”,来拯救宏观经济的快速下滑,市场普遍预期2014年一季度中国GDP将跌至7.2%。但是市场似乎对政策利好反应冷淡,辉煌科技等直接受益的铁路基建板块冲高回落。市场人士认为,目前大盘仍未走出存量资金博弈的格局,对政策还持有谨慎态度。

  政策调整窗口开启

  不同于此前市场预期的房地产调控放松预期,本轮刺激政策与2013年7月出台的“稳增长”措施如出一辙,减税、铁路投资以及棚户区改造是延续去年“稳增长”的思路,均为有针对性的定向刺激。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稳增长”措施,业内测算,今年棚户区改造470万套以上,至少可以拉动4700亿元以上的投资,加上今年铁路建设原计划投资达6300亿元,这两项合计可拉动万亿元以上投资。事实上,近期在政策的倾斜下,相关的铁路个股今年一季报业绩大幅预增,比如北方创业一季报净利润预增幅度达80%~100%,永贵电器预增则高达220%~250%。

  政府希望以此来对冲经济过快下行风险,自2013年7月政府推出经济刺激政策后,各项经济指标虽出现好转,但短暂的回暖仅停留在去年3季度。今年开年宏观经济增速即惯性下滑,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创2009年以来最低增速。“三驾马车”全面失速,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至17.9%。虽然3月中采PMI数据环比上升0.1个百分点(见附图),但回升幅度低于往年同期水平,创出2005年以来3月份最低水平。从分项指数来看,与往年同期3.5个百分点平均幅度相比,3月新订单指数比上月仅微升0.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44.4%,比上月下降3.3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下。原材料库存亦处于萎缩区间,反映出厂商对于经济回暖仍然缺乏信心。

  “组合拳”开启政策调整窗口

  汇丰制造业PMI数据也不乐观,受疲软的产出及新订单数据拖累,汇丰PMI终值仅为48.0%,创8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机构预测,3月份PPI仍将继续萎缩。4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实施范围,部署进一步发挥开发性金融对棚户区改造的支持作用,确定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铁路建设的政策措施。政府出手这么早、这么快,有机构分析认为,这说明一季度的GDP肯定会是在7.5%以下,此时出台政策有明显的稳增长意图。

  其实,中小企业减税、棚户区改造、中西部铁路建设等政策均在去年均有所涉及,去年7月政府正是通过定向刺激,包括减税、铁路投资等,以期通过“以长带短”的投资政策来托底经济。此次会议将刺激棚户区改造投资和铁路基建投资作为稳增长政策着力点,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可以有力拉动投资、促进消费,较好发挥稳增长作用。

  万亿资金需求敞口

  钱从何来?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本轮刺激措施资金来源在于创新投融资方式,以专项债券、财政补贴、设立基金、引入民资等多种方式进行。比如,棚户区改造由国家开发银行成立专门机构,实行单独核算,采取市场化方式发行住宅金融专项债券,鼓励商业银行、社保基金、保险机构参与,抓住资金保障这个“牛鼻子”。这表明政策的思路在于“宽财政”。分析人士指出,由于财政政策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取决于刺激规模和乘数效应。财政支出乘数不由政策本身所决定,结构性、小规模决定了刺激的强度不会太大、范围不会太广、效力也不会太持久。而据财政部数据,1~2月全国财政支出同比增加962亿元,增长6%,财政资金投放力度有限。

  寄希望于央行放水式的灌溉刺激已成为过去,目前央行正连续不断地在公开市场进行正回购操作,央行本周在公开市场净回笼资金620亿元。这是春节以后公开市场连续第8周净回笼,截至本周,累计净回笼规模达10360亿元。与此同时,央行旗下刊物《金融时报》暗示至少目前降准或许不在政策选项之内,文章表示因为“降准”将会延缓金融机构和企业去杠杆化进程,影响中国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除非发生重大风险,货币政策操作仍将会继续以公开市场操作为主。

  当经济下滑时,政策刺激已成为政府绕不开的必选项。不过,政策刺激效应越来越弱,其持续性越来越短。因为在没有消费的配合下,仅靠投资堆积,只能造成产能过剩,进一步降低投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