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鸟在手,不如二鸟在林

2023-06-19 16:47:33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

渣打银行财富管理部首席投资总监布思哲(Steve Brice)

  俗语说,一鸟在手胜过二鸟在林。这句话最早出自15世纪的鹰猎习俗。我不清楚捕获猎鹰有多难,但显然这件事存在不确定性。如果猎获一只鹰的成功率为 50%,而你又恰恰厌恶风险,那么一鸟在手确实胜过二鸟在林。

  我还可以把话题拓展至狡兔三窟,但在此之前,需要就此打住,并回答你此刻的疑惑:“首席投资官为什么要谈论猎鹰和兔子窝?”事实上,投资界存在着与之相悖的做法,即一鸟在手不如二鸟在林,很多投资者往往因为坚信俗语而导致长期回报非必要减损。

  简单来说,投资主要有两个目标:创造收益(即一鸟在手)和资本增值(即捕获林中更多的鸟儿),这两个目标会衍生出截然不同的投资组合。

  例如,我们的收益型资产配置模型中,债券(或类似债券的投资)占到了65%,股票配置只占到 35%。然而,我们的“适度进取”资本增值配置模型中,全球股票的占比达到了54%,而只有27%是债券,其余则分布于现金、黄金和另类策略之间。

  大多数投资者或许都明白,资产配置是投资回报的主要驱动因素,不同的资产类别带来不同的回报。虽然预测短期回报非常困难,但预测较长期的回报则容易得多。

  渣打首席投资办公室对长期(7年)年均预期回报刚刚做了更新,由此为投资者带来一个好消息,那就是预期回报全面上升。债券的年均预期回报目前为4%,高于2022 年初时1%的水平,而全球股票的年均预期回报则从12个月前的5.4%升至7%以上。

  大家可以立即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股票的长期表现将胜过债券。这虽然不足为奇,对投资者却意义重大。收益型投资策略由于配置了大量债券,因此很可能会跑输股票比重较高的成长型策略。如果你的风险偏好更为进取,股票配置接近78%,而债券只配了约8%,那么这两种策略的回报差异可能会更明显。

  之所以特别提到上面这些,是因为相对于成长型策略,我们看到更多资金不断流向收益型投资组合。对于某些人来说,这是恰当的做法。如果你早已退休,那么投资组合是用来帮助抵补当前开支的,所以拥有可靠的现金流入,十分重要。此外,债券本身的波动性较小(2022年除外),对于来不及等待风险资产价格从暂时性下跌中恢复过来的投资者而言非常重要。因此,有些投资者会遵循一个简单的法则:将100减去你的年龄作为配置股票的比重,就比如你60岁的话,就应该在投资组合中配置40%的股票。

  对此,我们不敢苟同,如何配置资产取决于财富的具体用途。为此我们搭建了“今朝-明日-永续”的三段法框架,其中“今朝”的目标是应对短期(0-5年)资金需求;“明日”是为将来做打算,以备不时之需;“永续”则用作对下一代的传承。

  假设你已经退休,那么显然你对现金流的需求集中于“今朝”的层面。

  但是,假设你今年65岁,你的潜在投资期是多久?你很有可能需要确保自己财务上可以自给自足直到100岁。虽然你不一定这么长寿,却仍然需要为自己活过平均预期寿命做好准备(顾名思义,大约50%的人会活过平均预期寿命)。

  因此,你的投资期将长达35年,大致相当于5-7个经济周期的长度。这反过来要求你把相当一部分资金配置到成长性组合中去,因为那样做才是合理的。当然,如果你更年轻,或打算将一部分积蓄为“永续”传承做准备,那么就更要注重资本增值。

  回到“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的比喻,收益型策略近似于以“一鸟在手”为目的的策略:希望尽快取得现金回报,而非获得更长期的收益。这种策略有两个弊端。

  首先,它忽略了资产价格可能下跌的风险,即资本“增值“变成资本金减损,后者将使你在未来几年更难获得你所需要的收益。

  其次,它会吸引你去投资市场上哪些长期可能跑输大盘的资产。

  因此,我认为那些投资期超过10年的人士应该将大部分资本用于成长型配置。在那些对收益较资本利得课以更高税率的地区,投资者应该投入更多资本于成长型配置模型。(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