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时刻】她们的励志故事为学习者树立榜样

2024-03-28 08:58:01 来源:长宁融媒号 作者:何郁柠

  近日,《学习的故事》新书首发式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举行,来自长宁区的两位全国“百姓学习之星”作为该书的书写对象也来到现场。一起来了解她们持续学习、自我提升的故事。

  “对我来说,一本书、一个人、一件事、一次活动都可以有所学。学习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它是AI所不可替代的生命体验。”发布会现场,2022年“全国百姓学习之星”、长宁区虹桥街道社区(老年)学校志愿者、兼职教师、昆曲艺术家赵津羽讲述了自己致力于昆曲学习、传承与推广的人生经历,并分享她的学习感悟。

  赵津羽讲述了自己致力于昆曲学习、传承与推广的人生经历

  据了解,《学习的故事》由上海大学文学院的学生采写,收录了近年来“百姓学习之星”中的21位代表人物。该书以真诚的笔触书写了一大批坚持终身学习、努力奋斗的励志人物以及长期致力于终身教育领域无私奉献的典型工作者,为学习者树立榜样。

  美丽、优雅是二年级硕士研究生李昔潞对昆曲艺术家赵津羽的最初印象。但在深入接触后,她发现其背后对事业的热爱更为动人。“为了推广热爱的昆曲,她放弃稳定的工作,选择去走一条有许多不确定性的道路,用持续的学习克服困难,把热爱干成了事业,她的坚韧、纯粹、精益求精也深深地感动了我。”

  该书的另一收录对象,天山路街道社区学校的非遗手工面塑教师、面塑传承人张书嘉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面塑艺术的传承与发扬,摸索开辟了一条非遗“创新之路”,她的奋斗故事同样鼓舞了很多人。她说:”我的能量有限,但大家一起去传承、去普及,能量就一定会变大!”

  近年来,长宁区持续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不断强化数字赋能、发展社区教育、加强智慧助老,培育学习品牌,为广大市民搭建学习平台,提供学习资源。两位“百姓学习之星”的学习奋斗故事,也将不断激励长宁人持续学习,终身学习。

  全国“百姓学习之星”赵津羽

  全国“百姓学习之星”赵津羽

  长宁区虹桥街道社区(老年)学校志愿者、兼职教师赵津羽曾获2022年度全国“百姓学习之星”荣誉称号。赵津羽是昆曲澎派闺门旦传人,曾受教于昆曲武旦皇后王芝泉,后拜在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张洵澎门下,专工澎派闺门旦艺术。作为全国第一位职业昆曲推广人,赵津羽始终坚持在昆曲艺术领域不断深入和系统地学习及钻研,并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用自己所学和社会影响持续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因为曾就读于以昆曲为特色的武夷中学,12岁的赵津羽对昆曲“一见钟情”。大学毕业后,她先在小学任教,后在大学担任学生处处长,虽然做着与昆曲没有关系的工作,但心中却一直牵挂着昆曲。

  2007年,赵津羽迈出了自己推广昆曲的第一步——在一家咖啡馆开了一场昆曲普及讲座。然而,“带学生进剧场,效果不佳。他们看不懂,必须先普及基础知识。”她感到推广昆曲的重要性。由于精力有限,她辞职放弃了“铁饭碗”,捧起了昆曲这只“小瓷碗”,甘愿栖身幕后,为昆曲奔走呼号,成为职业推广昆曲第一人。

  在对待昆曲学习上,赵津羽用一种近乎苛刻和精益求精的态度要求自己。直到如今,赵津羽还在不断地学习,她经常请自己的老师——已经80多岁的张洵澎给自己讲戏评戏,还时不时一起唱上几段。“只要学过昆曲,就应是推广者,要担起责任。如果敷衍了事,唱得一塌糊涂,别人会觉得,昆曲这么难听。”她说,“你不是丢师傅的脸,而是在贬低这门艺术的声誉。”

  为了推广昆曲的美学理念,赵津羽成立了昆腔京韵俱乐部、建立了上海梦乐昆曲澎派艺术研习中心,一心研究传承昆曲澎派艺术,并提出了“昆曲+”的推广理念;同时,她也主动走出去,到企业、机关单位、医院、学校等各种场所开设讲座。

  而为了让昆曲这一国粹艺术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赵津羽依托虹桥社区(老年)学校,帮助辖区内的“洋居民”了解昆曲、学习昆曲,成为虹桥街道社区学校“洋学生”心目中的中国文化偶像。她还多次受邀为国外领导人进行昆曲演出;前往海外传播昆曲艺术,为日本、泰国、比利时、法国、美国等暑期夏令营师生开设昆曲讲座,以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示东方美学、中国式情怀和价值观。

  全国“百姓学习之星”张书嘉

  全国“百姓学习之星”张书嘉

  天山路街道社区学校的非遗手工面塑教师张书嘉是2020年度全国“百姓学习之星”。她10岁起师从中国知名面塑艺术家“面人赵”之女赵凤林,一直以来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面塑艺术的传承与发扬。

  2009年,张书嘉以工作室形式入驻天山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以“创意”的概念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元素相结合,逐步摸索开辟了一条非遗“创新之路”。她编写并出版的长宁社区《手工面塑初级》教材被评为长宁区社区优秀教材及全国社区优秀教材。网络教材《创意面塑》的视频教材已发布在“数字长宁网”,并作为首批示范课程选入“上海市终生教育网”。

  结合老龄化的社会需求,张书嘉编写了适用于老年群体的面塑手工课程,依次推出了社区老年面塑班,老年大学面塑班,敬老院面塑班等。此外,她还将面塑艺术传播到新生代。她的“书嘉手艺”面塑课程与幼儿园、小学、中学等教育机构合作,开设了“创意面塑”兴趣班;参与举办“非遗进学校”、中国文化之旅夏令营、国学冬令营、“传统节日学非遗”、“亲子互动学非遗”等一系列活动,推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启动“非遗种子教师”计划,已培养种子教师30余人;种子教师已在美国、澳大利亚的大学和中学开设相关课程,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在网络上,张书嘉不断尝试作品的跨界合作,以“非遗+概念”融合传统手工和现代需求,传统的非遗文化以新的面貌和形式展现在更多人的视野中。

  (原载于2024年3月27日“上海长宁”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