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乡村振兴促进条例(草案)》首次审议 推动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向农村覆盖

2023-11-23 09:00:51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武红利

  推动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向农村覆盖、发展乡村旅游、培育农村创新创业人才、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昨天召开的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对《北京市乡村振兴促进条例(草案)》进行了首次审议。突出城乡融合发展这一首都特色,条例草案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五大振兴”,从法规层面搭建乡村振兴制度体系,以法治力量促进各类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推进北京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支持城区优质学校点对点帮扶乡村学校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坚持走“大城市带动大京郊、大京郊服务大城市”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草案将市委确定的措施,通过地方立法形式确定下来,提出要统筹城乡空间布局,科学安排各类功能空间,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建设。同时,加强城乡结合部整治,加大疏解、整治、提升力度,腾退低效用地,实现减量、提质、增绿。

  着眼于解决农民急难愁盼问题,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草案提出,要推动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向农村覆盖。支持城区优质学校点对点帮扶乡村学校;在偏远山区等医疗资源匮乏地区开展常态化巡诊,实现乡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还要构建以居家为基础、村庄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整合利用农村闲置房屋建设社会化养老服务设施。

  将乡村旅游培育成为重要产业

  乡村旅游业或将迎来更大发展机遇。草案提出,要推动乡村观光休闲旅游向特色化、专业化、规范化转型,促进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发展田园观光、农耕体验、乡村康养、户外运动、科普实践、乡村民宿等新型业态,将乡村旅游培育成为重要产业。

  除了乡村旅游,草案还提出要发展北京农林主导产业,支持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健全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增收机制,鼓励企业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产业振兴,人才是关键。如何更好壮大农村人才队伍?草案明确,要培育农民企业家、农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农业领军人才、现代农业创业创新青年人才、家庭农场主和合作社职业经理人。

  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草案提出,要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逐步推动生态保护补偿与财力转移支付联动挂钩,探索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草案提出,要建立健全农村房屋风貌管控、建设标准等政策,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支持采用先进种植养殖技术,推动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和标准化清洁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