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又到“冬播”时 错杀股中可掘金

2016-12-16 07:19:36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汤亚平

  不知不觉中,2016年的股市交易只剩半个月。持续的调整中,投资者只有用“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一类的话安慰自己。可是,很少人会知道,这是在提醒大家不忘冬播。

  冬播是个老话题,过往大都演绎了不老的神话。于是,很多投资者便把自然规律引进股市,其实,两者还是有着不同之处。

  自然界的运行规律是:春生、夏长、秋收、冬播,或曰:春华秋实,周而复始。

  股市运行规律则说法不一。有的说:冬播、春收、夏歇、秋抢;有的说:冬播、春生、夏收、秋游。尽管说法不一,但有一个观点是统一的:股市把冬播摆在首位,足以说明其重要性。

  总体上,笔者觉得“春生”是不错的,每年春天,股市都有行情,不见得要急于“春收”,“夏长”则涨得可观,但不能忘记“夏收”。

  市场最近涨一天,跌一天,很多股民感觉找不到了方向。笔者认为,与其跟随市场涨跌而动,不如精心选股适时“冬播”。

  一般来说,A股“冬播”比较靠谱。上市公司年终要现金结账、分红,借债的机构要还债,获利的人们普遍想了结,满市场的人都在说“风险很大”、“股市还要跌”。而今年的冬播环境更特殊,美国大选、意大利公投、美联储加息;国内险资举牌事件的后续规范预计还会进一步细化,也会对险资和一些机构资金产生负面影响。在这样的氛围下,12月份的调整或挖出一个黄金坑来,正好给深港通北上的资金、养老金等一些场外资金进场布局的绝好时机,跨年度行情可期。

  经验表明,正确的“冬播”对于取得股市投资成功十分重要,成功属于岁末年初就已做好投资布局的“先知先觉”者。而正确的“冬播”离不开两大因素,一是选时,二是选股。前者来说,时至年末,市场的成交量必然极度萎缩,人气悲观,冬播是需要勇气的。

  在“冬播”选股当中,有两种典型的投资者:一种是喜欢选择被错杀的强势股进行“冬播”,另一种则是专门挑弱势股用来“冬播”。值得提醒的是,2016年下半年以来,成长股就显然不受资金关注,整个下半年概念更受追捧,比如PPP、股权、高送转、举牌等,总之以围绕成长为核心的投资,下半年全面受到压制。要谨防主力声东击西,暗度陈仓。有分析指出,似乎近几年年底大盘蓝筹行情总是时有表现,2012年底银行股,2014年底的券商股,还有今年底的基建股,而次年,往往是中小创接棒表现。

  总之,有时候过度在意了短期的盈亏,反而不利于冬播。也许有人会问:“套牢怎么办?”在市场低迷的时候,在压力之下,陷入自我怀疑,怀疑对企业价值的判断,怀疑自己的操作体系,从而造成舍本逐末。这时候就要有“冬藏”思维——只要是拣“割肉盘”、“地摊价”,就不怕“冬藏”。

  【市场焦点】

  养老金险资剑指2017 投资模式和工具创新可期

  目前,养老金入市的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先头部队”将于年底挺进,2017年市场将逐步见证养老金渐进入市的效果;另一方面,保险业负债端仍有望取得正增长,但资产端在企稳预期下承受潜在压力。

  多家保险机构称年底不会大额卖出股票

  重磅事件惊扰A股,长线资金跑没跑?自监管层重拳打击险资举牌,市场对保险资金撤退的担心一直存在,但证券时报记者调查发现,一批保险机构均表示年底没有大的卖出动作。

  【市场动态】

  布局来年 机构年底调研追捧政策亮点

  在供给侧改革向纵深推进的背景下,改革中的结构性亮点以及孕育的新商业模式有望成为未来经济增长亮点。沿着这一思路,各类机构正密集展开调研并寻求来年布局的标的。

  估值体系面临重塑 成长风格基金投资难度加大

  在成长股持续深度调整后,公私募基金经理对成长股越来越谨慎,正如一位明星私募基金经理所言,现在坚守成长股的机构资金变得越来越少。这种情况提示市场,成长股原有的维持高估值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主力资金净流出逾180亿元

  昨日出现净流出的1705只股票中,山东黄金和格力电器的资金净流出金额居前,超过5亿元,共64只股票的资金净流出额超过亿元。

  【市场观点】

  10大机构论市:另一重磅事件惊扰市场 利空出尽止跌反弹可期

  对于市场存在的短期技术性反弹行情,其操作难度之大,不适合一般投资者参与。操作上,当多看少动,控制仓位,静观整个下行结构走完。

  高善文:市场有望迎来更健康的基本面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表示,股票市场正在从一个漫长的熊市转为牛市,债券市场正在从漫长的牛市转为熊市。市场有望迎来更健康的基本面。

  加息“靴子”落地债市又添新愁 A股料维持震荡格局

  分析人士认为,债市和股市存在一定跷跷板效应,当经济复苏确立、风险偏好增强的时候,资金会从债市向股市流动。目前股债双杀,市场处于恐慌情绪中,短期反而不利股市。

  债市风险致沪指3100点告急 个股涨多跌少初显企稳信号

  具体操作上,逢低可逐步加仓,重点关注央企改革、“一带一路”相关标的。此外,近期回落的中小创优质标的,可考虑逐步低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