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圆桌 | 经济修复动能提升 复苏态势仍待巩固

2023-10-25 08:24:2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鲁政委

  郭磊

  李湛

  燕翔

  主持:

  于 勇

  王敬博

  毛佳慧

  圆桌嘉宾: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兴业研究公司学术评审委员会主席 鲁政委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郭 磊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 李 湛

  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燕 翔

  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9%,超出市场预期;环比增长1.3%,好于二季度的0.5%。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5%。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1%。如何评价前三季度经济形势?是哪些因素支撑了三季度经济的超预期恢复?如何看待经济的内生动能发展趋势?有哪些亮点值得关注?如何巩固经济回升态势?本期上证圆桌邀请了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兴业研究公司学术评审委员会主席鲁政委,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燕翔,围绕上述话题展开探讨。

  前三季度经济整体呈“U形”走势

  上海证券报: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均已公布,请简要评价我国前三季度经济走势。

  鲁政委:今年以来,随着疫情防控平稳转段,我国经济进入疫后恢复期。随着购房、消费、基建开工需求的集中释放,一季度经济取得了亮眼的表现。进入第二季度,受到外需回落、广义财政力度收敛、消费恢复基础不牢影响,我国经济复苏的动能有所减弱,尤其是房地产市场的疲弱表现对我国经济增长形成一定拖累。随着三季度以来稳增长政策发力,消费、投资和工业生产的同比增速逐步回升,经济复苏动能明显增强,GDP当季同比增长4.9%,高于市场预期。

  总体来看,前三季度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为实现全年发展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四季度GDP同比增长只需达到4.4%以上,即可实现全年5%的增长目标。

  郭磊: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2%,两年复合增速为4.1%。对此我们有几点理解:

  第一,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疫后平稳转段和恢复性增长。从两年复合增速来看年内经济节奏,今年整体呈“U形”走势,二季度是低点,三季度好转明显。这意味着稳增长政策取得了初步成效。

  第二,如果四季度延续三季度趋势增速,实现全年5%的增长目标已无太大悬念。

  第三,这并不意味着稳增长逻辑会有变化。今年经济增长的基数相对较低,5%不等同于正常年份的5%,如果以两年复合增速粗略代表扣除基数后的增长率,三季度仍在4.5%以下,这意味着总需求不足的特征依然存在,仍需要继续稳增长扩内需。

  李湛:受益于防疫政策优化、经济社会生活快速恢复,一季度GDP增速达4.5%,整体好于预期,实现了“开门红”。

  二季度,经济内生修复环比动能有所下滑,旅游出行数据及宏观经济高频数据不及预期,GDP增速不及预期。

  进入7月,一系列宏观政策逐步发力,企业去库存周期临近尾声,失业率走低推动居民收入和消费信心缓慢修复,生产和消费向好,经济内生修复动能有所加速,三季度GDP增速达4.9%。

  总体来看,完成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压力不大。

  燕翔: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形势整体呈现持续向好的走势。数据显示,前三季度GDP累计同比增速为5.2%,要明显快于过去3年年均4.5%的增速。分季度来看经济增长的节奏,三季度扣除基数影响后,两年平均增长增速为4.4%,较二季度加快了1.1个百分点。环比数据也是一个很好的观察短期节奏变化的角度,三季度经济环比增长了1.3%,二季度环比增速为0.5%,三季度比二季度加快了0.8个百分点,可以看到,三季度经济呈现向好势头。

  外需修复、内需回升助力经济超预期增长

  上海证券报: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9%,超出市场预期。支撑GDP超预期增长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鲁政委:一是出口链条改善。全球半导体周期见底并开始进入新一轮上升期,机电产品出口显著好转,作为高出口依赖度的行业,计算机电子行业的增加值同比中枢较二季度提高2.7个百分点。同时,人民币汇率灵活波动也有效缓冲了外需影响,给出口创造了良好环境,钢材等原材料出口实现了两位数同比增长。

  二是暑期居民消费需求集中释放。三季度居民消费倾向为65.1%,创下2020年以来同期新高,甚至高于2019年同期的64.3%。出行相关消费,如石油制品、汽车等都有不错表现。

  三是制造业投资稳中有升。在产业升级的背景下,汽车、计算机电子等新兴领域投资稳中向好。1至9月,汽车、计算机电子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分别增长20.4%和10.2%。

  郭磊:一是8至9月出口降幅收窄速度快于预期。二是消费在三季度存在一定的中枢跳升特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4至7月的两年复合增速分布在2.7%至3.1%之间,8至9月的则分别为5.0%和4.0%;服务业生产指数4至7月两年复合增速均值为3.3%,8至9月分别为4.3%和4.1%。这与居民生活半径修复、服务类消费恢复较快有较大关系。前者影响第二产业GDP,后者影响第三产业GDP。因此,三季度二产和三产GDP增速均超预期。

  李湛:第一,得益于外需缓慢修复、企业阶段性去库存放缓、PPI同比降幅收窄,企业利润有所改善,企业生产意愿持续复苏,生产端表现较好。国内主要工业品开工率维持较高水平。

  第二,失业率稳步回落至5%,前三季度居民收入同比增速回升至5.9%。就业逐步企稳、收入和信心有所改善,推动消费持续向好。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同比增速较二季度明显改善,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5%,较8月加快0.9个百分点。

  第三,外需逐步改善。9月出口金额达3000亿美元,全球外需改善带动出口向好。

  燕翔:消费对于三季度的经济增长起了绝对的“压舱石”作用,国内消费持续恢复,内需增长动能增强。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4.8%,拉动GDP增长4.6个百分点。从趋势来看,扣除去年的基数影响后,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平均增速为3.9%,二季度两年平均增速为2.8%,加快了1.1个百分点;从单月的趋势来看,7至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同比增速分别为2.5%、4.6%和5.5%,增速连续两个月加快,显示出消费增长势头在逐月巩固。

  经济内生动能有望保持向好趋势

  上海证券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失业率、居民可支配收入等数据说明,“消费—就业—收入”的良性循环或已形成;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民间投资同比增长9.1%,保持较高增速。如何看待经济内生动能的下一步走势?

  鲁政委:随着稳增长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在内需回暖和预期改善的推动下,经济内生动能有望保持恢复向好的趋势。从消费来看,三季度居民消费倾向为2019年以来同期新高,消费意愿显著提升。同时,城镇调查失业率自8月以来逐步走低,就业形势改善也将对消费形成支撑。从工业生产来看,制造业新订单指数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需求改善推动工业生产持续回暖。工业企业利润同比降幅持续收窄也有利于企业信心修复。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产业内部的结构升级正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特征,产业结构的数字化和绿色化已成拉动工业生产和投资的主要引擎。

  郭磊:三种力量将继续推动经济企稳修复:

  第一,从海外库存周期来看,国内出口已经历一轮调整,预计下一步会继续好转,明年上半年转为正增长。目前国内库存周期已经触底,外需好转对于国内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将进一步形成带动。

  第二,地产政策已有一轮充分调整,尽管截至目前投资完成额尚未触底,但销售和新开工已经初步企稳,随着新房供给回升,明年春季有望继续好转。

  第三,新一轮化债正在推进,将推动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的阶段性出清,释放出财政支出空间。

  李湛:考虑到地产下行周期暂未扭转,尽管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维持较高增速,但固定资产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为有限。而外需改善缓慢,叠加国际形势变化,净出口整体为负贡献。总体看,三季度GDP增速中最终消费支出的贡献率高达94.8%,表明当前经济修复动能主要来自内部,尤其是消费和居民部门信心改善。

  燕翔:消费动能的持续增强,最终还是需要就业和收入作为支撑。三季度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其中9月为5.0%,我国的就业形势是在不断改善的;收入方面,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值和实际值分别增长6.3%和5.9%,均高于同期的GDP增速,就业与收入数据的好转为居民消费潜力的持续释放打下良好基础。

  此外,巩固内生增长动能的相关政策效果陆续显现。以民间投资为例,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重要的内在增长动能之一,今年以来多项支持民营经济的重磅政策陆续出台。最新数据显示相关政策效果初步显现,9月民间投资累计同比增速较8月出现回升,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变化。同样,促进消费相关的政策效果也在持续释放。因此,预计经济内生动能将持续增强。

  出口结构升级,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

  上海证券报:培育壮大新动能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从出口等数据来看,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有哪些亮点值得关注?

  鲁政委:一是出口产品结构新旧转换,绿色低碳相关产品出口高速增长。1至9月,以新能源汽车、蓄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出口同比累计增长31.0%,高于整体出口增速36.7个百分点。

  二是汽车出口创新高,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1至9月,汽车出口338.8万辆,同比增长60%,传统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分别出口256.3万辆和82.5万辆。值得注意的是,汽车是耐用品,应引导企业加快建立海外维修服务体系,避免在初始高增长之后,因维修服务不到位而削弱之后的增长空间。

  三是出口区域结构转换,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出口活动高速增长。得益于经济结构互补和双边政治互信,1至9月我国对中亚五国出口同比累计增长44.6%,高于整体出口增速50.3个百分点。

  四是出口贸易业态新旧转换,跨境电商出口表现好于传统贸易业态。以人民币计价,1至9月我国跨境电商出口增长17.7%,高于整体人民币计价出口增速17.1个百分点。

  郭磊: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等新产业相关出口保持较高增速。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比增长106%;锂电池出口同比增长39%。船舶作为高端装备行业的代表之一,前三季度表现亮眼,同比增长19%。

  这些条线出口的高增长,反映了中国高技术制造产业全球竞争力的提升,以及产业基础高级化的趋势。

  李湛: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取得了显著成效,前三季度全国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1.4%,维持较高增速。结合制造业和出口等数据来看,主要有三方面的亮点:一是“新三样”出口维持较高增速,前三季度出口增长41.7%;二是集成电路等产业链实现突围;三是智能制造领域持续发力,人形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等助力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

  燕翔:当前我国经济新动能快速成长,创新动能持续增强。固定资产投资中,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1.3%和11.8%,分别高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8.2和8.7个百分点。工业企业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高于全部规上工业水平,新一代高端装备、信息技术等行业发展迅速。

  从出口数据看,虽然整体的外贸情况略不及去年同期,但出口结构不断升级,新动能领域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出口产品中,汽车的表现非常亮眼,前三季度出口金额增长84%,同期“新三样”出口增长41.7%,均远远好于出口整体表现。

  此外,对外贸易中民营企业力量的持续壮大也值得关注。前三季度民营企业进出口同比增长6.1%,占全部进出口总额的53.1%,与进出口总体微降的趋势不同,民营企业不断扩容、竞争力持续提高。民营经济是创新的重要主体,民营经济的持续恢复向好对于我国培育经济新动能、促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复苏态势仍需巩固

  上海证券报:四季度,我国经济复苏面临哪些挑战?

  鲁政委:一是房地产市场延续低迷。一线城市实施“认房不认贷”后,楼市情绪在短暂升温后有所退却。在居民收入增长放缓、二手房挂牌量高企、房价收入比较高的背景下,购房者出现了一定的观望情绪。销售端的低迷亦传导至投资端。销售回款压力降低了房地产企业拿地新开工的意愿,房地产投资延续负增长的局面。

  二是消费复苏的基础有待巩固。三季度居民消费倾向超过2020年之前的水平,可能是暑期补偿性消费集中释放的结果,其可持续性有待进一步观察。从消费的分项来看,必选消费、出行链条相关消费恢复较好,可选消费有进一步改善空间。

  三是股票市场活跃度有待提升。受股票市场调整影响,三季度沪深两市股票成交额同比负增长,对金融业GDP有一定拖累。四季度股市活跃度还待更多的政策支持与提振,其中特别需要注意处理好活跃股市与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之间的关系。

  郭磊: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不是短期经济方向,而是增长中枢尚且不够,有效需求不足。GDP两年复合增速在4%至4.5%之间,仍明显低于2020年之前的增速,也低于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这与经济仍在恢复期有关,7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也就是说,平稳转段后的经济恢复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今年相当于恢复的第一阶段。短期经济增长中枢偏低会带来一些问题:一是工业价格一度存在收缩特征,对企业盈利形成拖累;二是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扩张性不够,消费对经济的带动不足;三是企业的长期投资预期相对谨慎,M1增速仍在低位反映微观活跃度不够;四是高技术产业供给快速增长,但需求端的承接速度偏慢。

  李湛:经济复苏面临的挑战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当前居民部门加杠杆意愿不足;二是观察在地产调整政策优化后房地产销售的修复效果;三是企业和居民部门信心能否伴随经济逐步企稳而进一步改善向好。

  燕翔:一是房地产市场恢复较为缓慢,短期仍可能对经济形成拖累。房地产是我国的重要支柱行业,对经济增长和运行具有重要影响。长期来看,房地产的调整有利于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但短期可能面临增速下滑,从而对经济形成拖累。近期出台了一系列稳定房地产市场相关的政策措施,虽然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但整体来看,房地产市场还处在磨底调整阶段,四季度可能仍是经济的主要拖累。

  二是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际形势尚不明朗,外需面临的不确定性仍然较大。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尚不明朗,欧美经济面临较高的不确定性、地缘政治摩擦还在升级,这些都为国际贸易笼上阴霾,WTO近期发布的《全球贸易展望与数据》将2023年全球商品贸易增速的预期值下调至0.8%,而4月的预期值为1.7%。三季度我国出口增速出现积极变化,对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这种变化是初步的,回升的可持续性还需要继续观察。

  多措并举,筑牢经济复苏之基

  上海证券报:三季度GDP和9月经济数据延续8月的反弹,而金融数据显示资金活化程度仍有待提升,企业扩大生产意愿相对不足,指向经济恢复的基础仍需巩固。应如何巩固经济回升态势?

  鲁政委:一是改善居民收入预期。截至2022年底,公积金缴存余额达到9.2万亿元。建议进一步放宽公积金提取的限制,提高公积金可提取的额度,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

  二是支持合理的购房需求。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在此形势下,可以放开居民落户城市的限制;同时,在城镇居民套户比达到1的情况下,应将激活房地产的重点放在改善性需求上,将二套房视为首套房,这样同时可以减轻房地产短期的抛压,增加租赁房市场的供给。

  三是以开放促发展。继续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研究进一步取消或放宽外资股比限制的可行性,吸引更多海外资金投资中国。特别是加大服务业领域的改革开放力度。

  从全球经验来看,经济发展增长点,一是医疗领域,非常重要、产值很大。二是TMT领域,TMT包括硬件和软件。中国TMT硬件产值很高,从在工业产值中的占比看,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是中国第一大制造业(汽车约占8%,而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约占12%)。如果再把软件包括进来,TMT对经济的影响比大家想象的大得多。因此,建议尽快推出对数据、电子信息、游戏影视产业的支持政策,让TMT领域能够得到更快发展。中国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影视业规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对国家来说,影视和游戏的输出也是一种软实力,我们要充分重视其作用。

  四是突破“卡脖子”难题关键靠人,要加大力度吸引海外人才。

  郭磊:推动经济中枢进一步恢复正常化,将是下一阶段宏观政策的关键。

  过去3年GDP年均复合增长4.5%,主要是因为供求两端受到约束,今年全年经济增长目标为5%,这是疫后恢复的第一阶段;明年是第二阶段,我们倾向于国家有较大概率将2024年GDP增速目标继续定在“5%左右”。5%的目标有助于稳定关于中国经济的预期,亦有助于进一步巩固经济回升态势。这一目标之下,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在内的宏观经济政策空间也会进一步打开。

  李湛:目前来看,巩固经济回升态势还需要多方面发力:一是着力稳就业、稳预期,工资性收入是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通过保障就业基本盘稳定来帮助居民部门稳定预期,推动收入和消费稳步恢复;二是在促消费领域继续发力,尤其是提振汽车、电子产品、家居等大宗消费,推动体育休闲、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三是加大政府端对投资支持力度,加速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使用,形成实物工作量,推动制定多项措施稳定企业家信心,促进民间投资。

  燕翔:巩固经济回升态势,后续还需打好宏观政策组合拳,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相互协同、共同发力,从供需两端同时发力巩固经济内生增长动能。

  在供给侧,继续推进减税降费政策,为制造业企业、中小微企业等营造良好的融资与营商环境,加强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等重点领域的政策支持力度,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激发经济内生动力。

  在需求端,继续优化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全链条良性循环促进机制,拓展新型消费需求,畅通经济循环,激发消费潜力;加强重点领域财政支持力度,扶持民营经济,引导支持制造业企业有效投资,继续优化调整房地产市场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